首页>古诗词库>

吴王挽辞二首 二

作者:徐铉   朝代:

土德承余烈,江南广旧恩。

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

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

此生虽未死,寂寞已消魂。

(以上二首角《宋诗纪事》卷三。

)(见《东轩笔录》卷一、《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六。

第一首第四句「白草」二字,《东轩笔录》作「芳草」、《宋朝事实类苑》作「荒草」。

)(〖1〗宋翟耆年《籀史》:「徐铉鼎臣从李煜归朝,为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

太平兴国中,李煜薨,诏侍臣撰煜神道碑。

有欲中伤铉者,奏曰:『吴王事,莫若徐铉为详。

』遂诏铉撰。

铉泣曰:『臣旧事李煜,陛下容臣存故主之义,乃敢奉诏。

』太宗许之。

铉但推言历数有尽,天命有归而已。

其警句云:『东邻构祸,南箕扇疑,投杼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邻妇之词。

始劳因垒之师,终后涂山之会。

』太宗览之,称叹不已。

异日復得铉所撰《吴王挽词》,今传者二首云云。

铉被诏撰《江南录》,故有『信书』之句。

东邻谓钱俶也。

」〖2〗望按:如《籀史》所载,知挽辞二首之作,已在入宋之后。

以所涉李煜,曾是南唐之主,而徐铉生活于五代者亦四十余年,且《全唐诗》徐铉卷亦收其仕宋后篇什,故仍援例录补,俾成完帙。

)。

这首诗是用来表达对已故的李煜的哀悼和对他的恩情的感激。 第一句“土德承余烈,江南广旧恩”,表达了李煜作为江南的土德之君,他的余烈犹存,他的旧恩也被广泛地传承和感激。 第二句“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表达了人事的变化是千古不变的,但李煜的恩情和故事却会一直被人们记住和传颂。 第三句“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表达了对李煜的哀悼和纪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周原道和郑国门的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此生虽未死,寂寞已消魂”,表达了虽然自己还活着,但内心的寂寞和哀伤已经消磨殆尽。 这首诗的背景是徐铉在李煜去世后,为李煜撰写了挽词,表达了对李煜的哀悼和对他的恩情的感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表达了人们对逝去的人的怀念和对恩情的感激。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