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祝英台近・一番风

作者:张涅   朝代:

一番风,连夜雨。

收拾做春暮。

艳冷香销,莺燕惨无语。

晓来绿水桥边,青门陌上,不忍见、落红无数。

怎分付。

独倚红药栏边,伤春甚情绪。

若取留春,欲去去何处。

也知春亦多情,依依欲住。

子规道、不如归去。

这首词写伤春怀人的情绪。上片写暮春景象,“一番风,连夜雨”将风雨交加、摧花雨盛的景象写得极传神。下片抒情,由花及人,由景入情,抒发伤春情怀。全词含蓄委婉,不事藻饰,尽得风流,是柳永词中的佳作。 “一番风,连夜雨。”暮春时节,风吹得紧,雨又下得密,这狂风骤雨,对刚绽出的春花来说,哪能经受得了呢?“收拾做春暮”是说花事将尽,只能收拾作别春光。这“收拾”两字用得极好,给人以悲凉的感觉。接着“艳冷香销”写花“冷”、“销”在风雨中零落,再无“艳”姿“香”味了。“莺燕惨无语”,写春天的象征。莺啼燕飞,反常的一片静寂,它们本应是春的使者和风景的画眉,可现在却惨然无语了。以上是从客观方面写春将逝去。“晓来绿水桥边,青门陌上,不忍见、落红无数。”这里是说本不愿看到这落花飘零的情景来伤别春。“绿水桥边”,由雨而烘托出朦胧的晓色。“青门陌上”虽是说青砖白墙的城郊,更主要是说那里的红花在春天凋零最惨。以上是从主观上写惜春情怀。“怎分付”即“怎付”,也就是当此情景下不知如何是好的意思。 “独倚红药栏边,伤春甚情绪。”红药栏,是一种镶有红色栏杆的栏墙。多见于园苑中的风景点。这两句写自己空自依倚着红药栏干看花的心情。红药在秋天开花,但“独倚”即表现了伤春的情绪。可见“一番风,连夜雨”,使她处于衰残的花事中已感伤心,恰似暗中伏笔春光衰败。再则红药栏边也有不少残花飘零,触目伤怀更不禁黯然神伤。“若取留春,欲去去何处。”这是说若想留住春天,但春天去了哪里呢?这是埋怨天公不把春天长驻的意思。这里也有伤春情绪在。“也知春亦多情,依依欲住。”这两句写春天也有情思眷恋着人或花,但暗示的是大好春光已渐渐淡远。 “子规道不如归去。”子规即杜鹃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称帝,为巴蜀国王。后因水旱疾疫亡国而死,魂魄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声悲切,“不如归去”。上阕所写伤春情景至此已经疏散有力了。 下阕用“对此好景”四字总括上边所写对暮春风雨所做的凄清描绘;四、五两句便由此生发。“分付”即交付、送与的意思。此处是说将满眼凄凉之景交付与谁呢?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由读者从词意中领略出来。“独倚红药栏干看”,这是说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有赏玩红药聊以自慰了。“对此好景撩愁绪”,说明这无边的暮春景色反而激起了他无限的愁绪;正是这撩字勾起了花残春去的愁绪。“也知春色也多情”,这里说无可奈何中却偏要赏玩这残花及有情之景的原因所在。“子规道不如归去”,这子规也劝我回去吧!可眼下却无法回去呀!这似乎是矛盾的而又无处宣泄的情绪!从词的结构上来说这便是一个很好的过片。它承上启下既对上片做了收束又引出了下面对伤春情绪的抒发和咏叹。全词就在这样凄清而有悲切的气氛中收束了。 这首词的特点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词以悲景为衬托,更显其悲情;同时对仗工整,语言凄清婉约而富有感染力。

一番 番风 夜雨 收拾 冷香 无语 晓来 桥边 青门 忍见 红无 倚红 若取 取留 何处 依依 依欲 子规 规道 如归

莺燕 绿水 水桥 落红 依依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