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建中四年十月感事(题拟)

作者:严巨川   朝代:

烟尘忽起犯中原,自古临危道贵存。

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

落日胡笳吟上苑,通宵虏将醉西园。

传烽万里无师至,累代何人受汉恩。

(见唐赵元一撰《奉天录》卷二)(〖1〗《奉天录》卷二:「八日,泚于宣政殿僭即大位,愚智莫不血怒。

卫者多是军人,周行不过数十,自称大秦皇帝,年号应天。

僞赦书云:『幽囚之中,神器自至,岂朕薄德所能经营。

』彭偃之词。

册文,太常少卿樊系之撰。

文成,服药而卒。

故严巨川诗曰〖诗略〗。

」〖2〗《奉天录》卷一:「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泚诗,言多悖逆,故阙而不录。

皇帝再剋京师,召季兰而责之曰:『汝何不学严巨川有诗云:「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

』遂令扑杀之。

」今按:详此段纪事,似巨川于朱泚乱时亦陷身贼中,至德宗收京,因此诗而得宽宥。

)。

这首诗是对唐朝历史中的一段故事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故事发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时期,当时的唐王朝受到了来自中原的威胁,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进行了反思。 首先,诗中提到了朱泚在宣政殿僭越称帝,这表明当时唐王朝的统治已经陷入了混乱。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行为的愤怒,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的担忧和同情。 其次,诗中提到了卫者多是军人,而他们只有数十人,自称大秦皇帝,年号应天。这表明当时唐王朝的军队已经陷入了混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同时,诗中也提到了朱泚的伪赦书和册文,表明他试图为自己开脱罪责,但这种行为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最后,诗中还提到了严巨川的诗句,以及李季兰的上诗悖逆等情节。这些情节表明当时的社会环境非常动荡,人们对于政治局势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的人们对于政治权力的争夺和争夺者的手段感到非常失望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唐朝历史中的一段故事进行了全面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反思和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