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感遇十二首 七

作者:张九龄   朝代: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是一首以自问自答开始的诗,主题是表达丹橘树的品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全面解释: 首句“江南有丹橘”,点明丹橘的产地和品种,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丹橘是江南的特产,向来享有盛誉。作者在这里特别拈出丹橘,自然不是随口乱举一种事物的。 “经冬犹绿林”,写丹橘的外观和品格。经冬犹绿,显示了丹橘的常青之色和顽强生命力,说明它具有耐寒的本性和适应力。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两句是反问,目的是回答果无岁寒心。这意思是说,丹橘之所以能如此翠绿,经得起严冬风霜,并不是因为南方的地气暖和,而是因为生性具有耐寒的骨气!显然这里作者是以丹橘自比,表达出坚强不屈的意志。 下面四句是作者由果想到树种。“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的意思是:丹橘可以把它作为珍贵果实奉献给宾客,然而由于山岭艰险阻塞了交通,使得这一珍异之物无法送出去。 于是作者感叹道:“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意思是说:人的遭遇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指丹橘而言,因为它是无意志可循的。作者接着指出,即使有志者处于“桃李”般的环境中,难道就没有利用价值吗?这就含有“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的意味。 最后两句:“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意谓:丹橘经常被人们称赞为常绿乔木,岂无用处?这里含有桃李虽美,而无实用之意。这似乎是以此自比,含着深意以见报国无门的怨愤。 全诗抒发了诗人对丹橘特有品质的赞美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首尾四句用拟人化手法为橘树发声,中间六句由树及人、亦由人及树。物我交织、兴象繁富,含蕴深广。这首诗用自然景物进行比兴寄托,开创了诗歌寄托深远的风格。这首诗通篇以丹橘起兴,写得十分形象生动。特别是最后两句“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借物喻人、寓意深远、含蕴深厚、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怨愤和对君子济世活人的宏愿和对像桃李那样盛放光明的期盼与追求! 体现了其怀才不遇、身受排斥的抑郁不平之气。该诗文彩鲜丽,性情流露直爽。明代诗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赞扬李白古风“清词丽句,咀嚼不尽”。他的一些山水诗往往成为写人诗;这首赠物托志的《丹桔》就非常像一篇寓言式的托物言志之作。“丹桔”是一个鲜明的实物标志,“经冬犹绿林”,给人以生机盎然的印象。作者把橘树的形象描绘得十分生动而逼真。在作者笔下,丹桔不只是一株植物而已,而是一个具有人的品格意志和感情的活物。它经冬犹绿,具有耐寒的“岁寒心”,它结果实献给嘉客,其一片诚意又不禁引起诗人对人间真情的颂扬。然而树桔之遇却是“阻重深”,不能见达于世人;而自己之才又何尝不是埋没沉抑呢?这就自然而然地逼出结句中对于桃李的讽刺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寄托深情,文思缜密而婉曲。在诗中,“树”桃李是一种比喻。作者既以此喻指朝廷用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政策,又以此喻指奸邪得势、正直被压的现象。从这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又是作者对黑暗政治的一种揭露和讽刺。这首诗通篇不离诗题“丹桔”,又写得如此繁富而优美,如经点染便成一幅绝妙的丹桔图。所以清代诗论家贺裳称此诗为“七律中犹少其品”。但李白在记物中寄寓感慨和讽刺并非首创,王维也有过类似的作法(如《赋得樱桃》),可见通用的象征手法在古代诗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善于运用各种比兴手法。在结构上既首尾呼应,又中间变化跌宕;既托物言志、寓意深远,又语近情遥、细

经冬 伊地 地气 可以 以荐 荐嘉 嘉客 重深 运命 命唯 唯所 所遇 可寻

江南 绿林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