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荆诸偶作

作者:齐己   朝代:

无味吟诗即把经,竟将疎野访谁行。

身依江寺庭无树,山遶天涯路有兵。

竹瓦雨声漂永日,纸窗灯焰照残更。

从容一觉清凉梦,归到龙潭扫石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寺庙中清静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第一句“无味吟诗即把经”,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佛经的境界。虽然他没有在市井中寻欢作乐,却在寂静中诵读经文,品尝诗歌的美妙,这里体现出了诗人的品味。 第二句“竟将疎野访谁行”,疎野,意味着远离市集、粗疏的乡野风格,体现出诗人的自立性格,他在乡野间寻觅自然的美景和清静的生活,体现了他的恬淡和自在。 第三句“身依江寺庭无树”,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江边的寺庙,没有树木,体现了寺庙的清净和寂静。诗人依靠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着自然的恩赐和佛法的熏陶。 第四句“山遶天涯路有兵”描绘了诗人眼中的世界——天边环绕的山脉和路上行进的士兵,这里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社会的纷扰,但诗人并未被这些所困扰,而是保持内心的平静。 第五句“竹瓦雨声漂永日”,描述了寺庙中的生活场景——竹制的屋顶,雨水滴落的声音,诗人在此度过漫长的夏日时光。 第六句“纸窗灯焰照残更”继续描绘夜晚的寺庙生活,纸窗透出微弱的灯光,灯焰在深夜中摇曳,照亮了寺庙的角落。 最后两句“从容一觉清凉梦,归到龙潭扫石枰”,描述了诗人在寺庙中安然入睡,梦中感受到了清凉,醒来后回到寺庙中,拿起扫把打扫棋桌。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淡定从容,同时也体现出他对寺庙生活的热爱和留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自立清静的生活态度和内心世界,以及对清静生活和自然的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无味 味吟 吟诗 竟将 野访 身依 依江 庭无 天涯 涯路 灯焰 焰照 从容 一觉 清凉 凉梦 归到 到龙 龙潭

吟诗 依江 竹瓦 瓦雨 雨声 声漂 从容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