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定西番 二

作者:韦庄   朝代:

芳草丛生缕结,花艳艳,雨蒙蒙,晓庭中。

塞远久无音问,愁销镜裏红。

紫燕黄鹂犹至,恨何穷。

这是一首抒发闺怨的诗。这首诗首先描绘庭院内外的春景:芳草浓密,丝蔓纷披,宛如翠草丛生;艳花盛开,在雨丝的点染下,显得十分妩媚;清晨的庭院,已笼罩着细密的雨幕;黄鹂在紫燕之前出现,呼应了暮春的季节。然后,诗人又写到主人公对远征塞外的情人的思念。久无音讯,令人愁苦,以至于闺中思妇的闺情愁绪与花颜衰颓相合,真所谓“花容不耐塞霜侵,面带春愁对暮景”。 然而思妇愁苦并非完全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戍人。在她看来,塞外的亲人的生死存亡,实难预料。尽管现在春色迷人,黄鹂娇啼,与紫燕双舞,然而又哪能消除她的恨呢?在艺术结构上,此诗采用四联八句的形式,固然严整有加,但每联之内,又句句咏景,句句写人。从芳草、艳花、细雨、晓庭,一直写到镜中之人、紫燕、黄鹂、闺中之人;从室内写到庭院,从白天写到晚上,从本身写到周围的人。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加以充分地展现。 这首诗的另一特点是炼字精工。如“芳草丛生缕结”中的“缕结”两字,既写出了芳草丛生、细丝交结的情景,又暗示出思妇的心绪烦乱;“晓庭中”三字,既交待了这位思妇的环境位置,也描绘出庭院内一片旭日初照的明媚春景。但如按五七绝形式来对句“紫燕黄鹂犹至”则是流水对,“犹”字则不问上下文是否衔接顺畅自然以及不符合“主语相同”等要求(前六字的主语应是“思妇”),而是出于近体转接之需要而出。按近体对偶特点,常常因字配意或固定结构而对某些文字一再转用;即以本联看,也是因其原有固定对仗成分“紫燕”等字的干扰才打乱了结构致使韵脚“乱”了的;再者按常规来说“蒙蒙”一词通常指细雨,而不似此句中所说“雨”的来源之广泛——海雨、天河雨都可能(五绝的二对三式也已消失殆尽)。这样本应出现句读标点的第三句与第一联也无法组成意脉贯通的对仗(正常的应把末字“中”与“芳”调换位置并加上标点组成一个意脉连贯的对仗)。所以这实际上是一首不完全合律的绝句。这些只能说明作者在炼字炼意的认真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基本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丛生 晓庭 庭中

芳草 雨蒙 蒙蒙 晓庭 庭中 紫燕 燕黄 黄鹂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