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蝶恋花・千叶香梅春在手

作者:   朝代:

千叶香梅春在手。

日薄帘栊,花影遮前後。

小立徐行还易久。

微吟莫厌伤多久。

拾翠流红弦管透。

望断青青,休问行人柳。

往事如云如梦否。

连天芳草惊依旧。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句句景,又非句句景,把伤春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以下对全诗进行详细解析: “千叶香梅春在手”,从正面点出“春”字,并为“花影”等句酝酿气氛。“香梅”之“千叶”状其繁多,“春”在诗中既指春天,又象征年华,如李煜《虞美人》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个“手”字非常传神地把个人的欣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日薄帘栊,花影遮前後。”在此刻,日光已微弱,在帘栊间望出去,只见花影前后遮掩。“日薄”与“花影”点明此时为傍晚时分。 “小立徐行还易久”一句是说,稍微站立片刻,接着慢慢地走动起来。由室外到室内、室外到闺中,地点虽转移了,伤春的情绪仍是那股情绪。由春光稍纵即逝而回想到少女的青春易过而添上一缕伤感。“还易久”三字意味深长,直使人魂为之销。 “微吟莫厌伤多久”,诗人似乎在对朋友说:你若要安慰我,那就请你聆听我低低吟咏吧!尽管我微微地吟咏着,但我内心深处的忧伤却不会因此而停止多久。这明白地道出了她内心深处的烦恼非但来自青春的消逝,而且更来自对爱情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这一句也表现出诗人宽慰别人的心情。 前六句虽然纯用白描,却刻画出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过程。这些诗句乍读似乎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饮醇醪,渐至醺人。从表面看似乎也很平淡,只是写了暮春三月所引起的淡淡哀愁。但这首诗的内涵远远超出了伤春的哀愁之外,它还抒写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长久以来被压抑的青春的怀念。 下阕改用浓笔。“拾翠”两句写女子游春的盛况。“翠”是青绿色,“红”是红花,“拾翠”指妇女去郊外拾取鸟的羽毛(古代的一种玩具)为首饰,“流红”指妇女纷纷地在那里踏青赏花。“弦管透”三字暗示妇女们手中所拿的乐器。“弦管透”,即弦管穿(这里指乐器众多)。“望断青青扬子楼”,写女子登楼眺望所思念的人。“青青扬子楼”,即眼前所仰望的楼阁。“休问行人归不归”,意思是不要问行人是否归来。言外之意是说:我知道他不会回来了。这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西出阳关无故人”同一用意。但诗人并没有完全陷入失望之中,她仍怀有一线希望:“休问行人君若否”。意思说:你不要问这个人是否回来,你问问他自身吧!这是怨悱之辞,是埋怨对方只顾自己了。如果从积极方面来理解,这也可以说是鼓励自己要坚强地生活下去。 最后两句:“往事如云如梦否?连天芳草惊依旧。”这里又折回到伤春上。“往事如云如梦否”,这是反问的一句。这句是说:往日的欢乐、幸福的时光,现在是否都如云如梦地远去了呢?假如也同云烟般的消失而一去不复返,那多么可惜呀!然而并不是这样,它还像惊飞的春草那样依然蓬勃地生长在那里。这句和王安石《孤桐》诗“叶间坠一桐庐扇,若个曾经扫眉人”同一用意。它把伤春而不禁妒嫉的愁思表现得十分委婉曲折而又十分深沉。 这首诗写得最精彩的是末句“连天芳草惊依旧”。惊字写出了诗人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冲击;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感情的细腻和深切。这一结句比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孤帆远影碧空尽”之流的名句更有余韵、更有力度。它把人们的思绪引向远方,更有利于表现诗人感情的缠绵悱恻。同时,“连天芳草惊依旧”还是对前面伤春情绪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同时又把人们的思绪从伤春的情绪中吸引出来,对人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求。这也表现出诗人技巧的高超。

千叶 叶香 小立 立徐 徐行 行还 还易 流红 青青 休问 问行 往事 事如 如云 云如 如梦 惊依

叶香 香梅 花影 微吟 吟莫 红弦 青青 如云 云如 如梦 连天 天芳 芳草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