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行路难二十篇(幷序) 第十二章明金刚解脱

作者:傅翕   朝代:

君不见金刚语句非真实,万象森罗同一无。

而此空无为佛母,復是真如无上珠。

世人不知求此宝,贫穷怱怱六趣奴。

不事身中法身佛,冗冗向外礼浮图。

乍看而欲似精进,检责身中皆併麄。

用箇麄心逞言语,不了真源由是愚。

随情忆想而分别,五阴六贼竞来诛。

不肯寻求无上道,但知虚妄取名誉。

口虽唱善还生恶,空言真实反成虚。

余今反虚持作实,亦不证实入无余。

行路难,路难举世皆虚妄。

十缠五阴性无知,愚人于中自生障。

这首诗是在阐述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主要探讨了真理、空无、佛性、以及寻求无上道的重要性。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全面解释: “君不见金刚语句非真实,万象森罗同一无。”这两句诗表达的是一种对真理的认知,即金刚般的话语并非真实,所有的现象都是森罗万象中的同一无。在这里,“金刚语”可能指的是强硬的、尖锐的言辞,这些言辞有时可能会让人感到刺痛,但它们并非真实的。而“万象森罗同一无”则是指所有的现象,无论大小,无论多么复杂,在本质上都是空无的,都是同一个。 “而此空无为佛母,復是真如无上珠。”这两句诗是对空无的进一步阐述。空无在这里被视为佛性的象征,是真如的无上明珠。真如是指永恒不变的真实状态,是无上的智慧和力量。 “世人不知求此宝,贫穷怱怱六趣奴。”这两句诗是对世人无知和盲目行为的批评。世人不知道寻求这个宝,即空无和佛性,他们生活在贫穷和匆忙之中,如同六道轮回中的奴隶。 “不事身中法身佛,冗冗向外礼浮图。”这两句诗是对不追求内在的佛性,反而向外寻求形式上的崇拜的批评。这里,“法身佛”指的是内在的佛性,而“浮图”则是指外在的佛教建筑或仪式。 “乍看而欲似精进,检责身中皆併麄。”这两句诗描绘了人们表面上看起来很努力,但实际上缺乏内在的精进和自我检视。 “用箇麄心逞言语,不了真源由是愚。”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缺乏深入理解真理的愚蠢行为。用粗略的心去逞能言语,不了解真理的源头。 “随情忆想而分别,五阴六贼竞来诛。”这两句诗描绘了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去分别事物,结果反而被五阴和六贼所困扰。五阴是指五种心理因素:色、受、想、行、识;六贼则代表了人们容易受到的各种诱惑和干扰。 “不肯寻求无上道,但知虚妄取名誉。”这两句诗批评了那些不愿意寻求无上道,只追求虚妄的名誉的人。 “口虽唱善还生恶,空言真实反成虚。”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空谈和虚妄言辞的危害。虽然口头上宣扬善良,但实际上却做着恶事;虽然说着真实的言语,但却无法实现。 “余今反虚持作实,亦不证实入无余。”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态度,即反对虚妄,追求真实,但不追求实证,而是追求解脱的无余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批评世人对于真理的无知和追求虚妄的行为,强调了寻求无上道和内在佛性的重要性。诗人鼓励人们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智慧。

见金 刚语 非真 真实 万象 象森 森罗 罗同 一无 空无 无为 是真 真如 如无 事身 身中 中法 法身 向外 外礼 而欲 欲似 似精 身中 中皆 言语 真源 源由 由是 是愚 竞来 肯寻 寻求 求无 取名 名誉 善还 还生 空言 言真 真实 余今 虚持 持作 作实 证实 实入 入无 无余 行路 路难 路难 难举 世皆 皆虚 性无 于中 中自 自生

言语 随情 忆想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