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愿归盘谷歌

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復。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四部丛刊》影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卷十九《送李愿归盘谷序》附此歌)。

袁氏先庙碑附诗

袁自陈分,初尚蹇连(方云:作「连连」)。

越秦造汉,博士发论。

司徒任德,忍不锢人。

收功厥后,五公重尊。

晋氏于南,来处华下。

鸿胪、孝侯,用适操舍。

南州勤治,取最不懈。

当阳耽经,唯义之畏。

石州烈烈,学专春秋。

懿哉咸宁,不名一休。

趋难避成,与时泛浮。

是生孝子,天子之宰,出把(或作「祀」、或作「持」)将符,羣(或作「郡」)州承楷。

数(或作「教」)以立庙,禄以备器。

由曾及考,同堂异置。

栢版松楹,其筵(或作「业」)肆肆。

维袁之庙,孝孙之为。

顺势即宜,以诹以龟。

以平其巇,屋墙持持。

孝孙来享,来拜庙庭。

陟堂进室,亲登笾铏。

肩臑胉骼,其樽玄清。

降登受胙,于庆尔(方作「示」,非是)成。

维曾维祖,维考之施。

于汝孝嗣,以报以祗。

凡我有今,非本曷思。

刻诗牲繫(或作「繫牲」),维以告之。

(同前书卷二七)。

南海神庙碑附诗

南海阴(或作「之」)墟,祝融之宅,即祀于旁。

帝命南伯:「吏惰不躬,正自令公,明用享锡,右(《唐文粹》作「佑」)我家邦。

」惟明天子,惟慎厥使,我公在官,神人致喜。

海岭之陬,既足既濡,胡不均弘,俾执事枢。

公行勿迟,公无遽归。

匪我私公,神人具依。

(同前书卷三一,校以《唐文粹》卷五十所录示)(〖1〗清陆耀遹《金石续编》卷七据石刻录此碑,题作《南海广利王碑》,云碑在广州府,元和十五陈谏书。

按:就常理言,碑末所附韵文或称铭,或称颂,称诗者较少见。

然韩愈性好奇,碑末附诗,不止一见。

碑文云:「咸愿刻庙石以着厥美而繫以诗。

乃作诗曰〖略〗。

」各本《韩集》、清人所录石刻、《文苑英华》卷八七九、《唐文粹》等所载碑文,均作诗而不作铭,故仍录出之。

)。

处州孔子庙碑附诗

惟此庙学,邺侯所作。

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生(《唐文粹》作「先」)师所处,亦窘寒暑。

乃新斯宫,神降其献。

讲读有常,不诫用劝。

揭揭元[哲](誓),有师之尊。

羣圣严严,大法以存。

像图孔肖,咸在斯堂。

以瞻以仪,俾不[或](惑)忘。

后之君子,无废成美。

琢词碑石,以赞攸始。

(同前书卷三一。

据《唐文粹》卷五一校改)。

柳州罗池庙诗(题拟)

荔子丹兮蕉黄(「蕉」下或有「叶」字,或有「子」字),杂肴蔬兮进侯堂。

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

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

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

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

(《唐文粹》及欧阳修所见《韩集》均作「秋与鹤飞」。

《集古录跋尾》卷八录碑文作「秋鹤与飞」,欧疑碑文有误。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以为此用《楚辞》相错成文格,今从其说。

)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

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

下无湿兮高无干,秔稌充羡兮蛇蛟结蟠。

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同前书卷三一、《唐文粹》卷五二《柳州罗池庙碑》附)(〖1〗《柳州罗池庙碑》云:「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欧阳翼等见而拜之。

其夕,梦翼而告之曰:『馆我于罗池。

』其日景辰,庙成,大祭。

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

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

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祸福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

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幷刻之。

……其词曰〖词略〗。

」《湖南通志·金石》六着录嘉定刻此碑,题作《唐罗池庙享神词碑》,附魏绍芳跋此为享神诗。

《唐诗别裁集》卷七收入。

朱东润师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收此诗,题作《柳州罗池庙诗》,解题云:「此庙建成后,韩愈为撰《柳州罗池庙碑》,诗就附在碑文的后面。

诗效《楚辞·九歌》体,作为祭祀中迎神、送神时歌唱之用。

」)。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附诗

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有事其末,而忘其源,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有志其本,而泥古陈,当用而迂,乖戾不伸。

较是二者,其过也均。

其美王公,志儒之本,达士之经。

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韡为华英(一作「英华」),不矜不盈。

孰播其馨?孰发其明?介然而居,士友以倾。

敷文帝阶,擢列侍从,以忠远名,有直有讽。

辨遏坚(或作「圣」)恳,巨邪不用。

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帝省竭心,恩顾日渥。

翔于郎署,鶱于禁密。

发帝之令,简古而蔚。

不比于权,以直友冤,敲撼挫揠,竟遭斥奔。

久淹于外,历守大藩。

所至极思,必悉利病,萎枯以膏,燠暍(或作「旸」)以醒,坦之敞之,必绝其径,浚之咏之,使安其泳。

帝思其文,復命掌诰。

公潜谓人:「此职宜少,岂无凋郡,庸以自效。

」上藉(或作「籍」)其实,俾统于洪。

逋滞攸除,姦讹革风,祛蔽于目,释负于躬。

方乎(或作「平」)所部,禁绝浮屠。

风雨顺易,秔稻盈畴。

人得其所(或作「饶」),乃恬乃讴(或作「谣」)。

化成有代,思以息劳。

虚位而竢,奄忽(方作「勿随」)滔滔。

维德维绩,志于斯石,日远弥高。

(同前书卷三一)(按:王公为王仲舒。

碑文末云:「既以公之德刻而藏之墓矣,子初又请诗以揭之。

」称诗而不称铭,故录出。

)。

曹成王碑附诗

太支十三,曹于弟季。

或亡或微,曹始就事。

曹之祖王,畏塞绝迁。

零王黎公,不闻仅存。

子父易封,三王守名。

延延百载,以有成王。

成王之作,一自其躬。

文被明章,武荐畯功。

苏枯弱彊,龈其姦猖。

以报于宗,以昭于王。

王亦有子,处王之所,唯旧之视,蹶蹶陛陛。

实取实似,刻诗其碑,为示无止。

(同前书卷二八)(按:碑云:「乃序而诗之。

」)。

游祝融峯

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裏。

山翁爱山不肯归,爱山醉眠山根底。

山童寻着不敢惊,沉吟为怕山翁嗔。

梦迴抖擞下山去,一径萝月松风清。

(嘉靖《衡山府志》卷二。

陶敏先生录示此诗,幷云:「此诗风格不类韩诗,疑僞,姑录以存疑。

」)。

题西白涧

太行之下清且浅,一水盘桓纡山转。

千峰万壑不可数,异草幽花几曾见。

波中白日隐出明,风翻不动浮云轻。

翠峦玉女下双鹤,笑倚秋练开新晴。

又疑武陵溪上原,桃花溪尽空潺湲。

幽泉间復逗嵒侧,喷珠潄玉相交喧。

羣猿见之走绝壁,缘峰虚梯弗劳力。

鸣禽迴面背人飞,为是从来不相识。

杖藜因贪仰面看,碍石牵萝错移屐。

路穷屈曲疑欲回,迤逦屏开一重碧。

残樽遇坐酒即倾,旋摘山菓都无名。

题诗且欲尽佳句,能歌翻咏仙难成。

天门幽深十里西,无奈落日催人归。

谁能可属天宫事,为我乞取须臾期。

上天无梯日不顾,牢落归来坛未暮。

闭门下马一衾寒,梦想魂驰在何处。

(见《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四八《太行山部》、干隆廿四年刊萧应植纂《济源县志》卷十六)。

别韩湘(附存)

未为世用古来多,如子雄文世孰过。

好待功成身退后,却抽身去卧烟萝。

(见《青琐高议别集》卷四)(按:此诗似出后人僞託。

然韩湘仙事,始于唐时,此诗为唐人或宋人作,今已无从辨明,姑录存于此。

)。

国学取名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韩愈(hányù)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诗人简介

本  名:韩愈
别  称:昌黎先生、韩吏部、韩昌黎、韩文公
字  号:字退之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时间:768年
去世时间:824年12月25日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