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

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

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

奉和仆射裴相公感跨恩言志

文武功成后,居为百辟师。

林园穷胜事,钟鼓乐清时。

摆落遗高论,雕镌出小诗。

自然无不可,范蠡尔其谁。

和仆射相公朝回见寄

尽瘁年将久,公今始暂闲。

事随忧共减,诗与酒俱还。

放意机衡外,收身矢石间。

秋臺风日迥,正好看前山。

奉和李相公题萧家林亭

山公自是林园主,叹惜前贤造作时。

岩洞幽深门尽锁,不因丞相几人知。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

耒耜兴姬国,輴欙建夏家。

在功诚可尚,于道讵为华。

象帝威容大,僊宗宝历赊。

卫门罗戟槊,图壁杂龙蛇。

礼乐追尊盛,干坤降福遐。

四真皆齿列,二圣亦肩差。

阳月时之首,阴泉气未牙。

殿阶铺水碧,庭炬坼金葩。

紫极观忘倦,青词奏不譁。

噌吰宫夜闢,嘈囐鼓晨挝。

亵味陈奚取,名香荐孔嘉。

垂祥纷可录,俾寿浩无涯。

贵相山瞻峻,清文玉绝瑕。

代工声问远,摄事敬恭加。

皎洁当天月,葳蕤捧日霞。

唱妍酬亦丽,俛仰但称嗟。

郓州溪堂诗

帝奠九廛,有叶有年。

有荒不条,河岱之间。

及我宪考,一收正之。

视邦选侯,以公来尸。

公来尸之,人始未信。

公不饮食,以训以徇。

孰饥无食,孰呻孰叹。

孰冤不问,不得分愿。

孰为邦蟊,节根之螟。

羊很狼贪,以口覆城。

吹之喣之,摩手拊之。

箴之石之,膊而磔之。

凡公四封,既富以彊。

谓公吾父,孰违公令。

可以师征,不宁守邦。

公作溪堂,播播流水。

浅有蒲莲,深有葭苇。

公以宾燕,其鼓骇骇。

公燕溪堂,宾校醉饱。

流有跳鱼,岸有集鸟。

既歌以舞,其鼓考考。

公在溪堂,公御琴瑟。

公暨宾赞,稽经诹律。

施用不差,人用不屈。

溪有薲苽,有龟有鱼。

公在中流,右诗左书。

无我斁遗,此邦是庥。

送张道士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况当营都邑,杞梓用不疑。

张侯嵩高来,面有熊豹姿。

开口论利害,劒锋白差差。

恨无一尺捶,为国笞羌夷。

诣阙三上书,臣非黄冠师。

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

又不媚笑语,不能伴儿嬉。

乃着道士服,众人莫臣知。

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其言简且要,陛下幸听之。

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遗。

或是章奏繁,裁择未及斯。

宁当不竢报,归袖风披披。

答我事不尔,吾亲属吾思。

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今日有书至,又言归何时。

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岭北梁可构,寒鱼下清伊。

既非公家用,且復还其私。

从容进退间,无一不合宜。

时有利不利,虽贤欲奚为。

但当励前操,富贵非公谁。

送郑十校理得洛字

相公倦台鼎,分正新邑洛。

才子富文华,校讐天禄阁。

寿觞佳节过,归骑春衫薄。

鸟咔正交加,杨花共纷泊。

亲交谁不羡,去去翔寥廓。

送陆歙州傪

我衣之华兮,我佩之光。

陆君之去兮,谁与翱翔。

敛此大惠兮,施于一州。

今其去矣,胡不为留。

我作此诗,歌于远道。

无疾其驱,天子有诏。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奉使羌池静,临戎汴水安。

冲天鹏翅阔,报国劒铓寒。

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

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国学取名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韩愈(hányù)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诗人简介

本  名:韩愈
别  称:昌黎先生、韩吏部、韩昌黎、韩文公
字  号:字退之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时间:768年
去世时间:824年12月25日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